《高职实用英语(1)》课程概述 一、基本信息 《高职实用英语(1)》是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或限定选修的公共基础课,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本课程主要面向高职院校在校学生或具备高中、中职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者开设,课程共32学时,2学分,在高职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教材选用外研社出版的“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新职业英语基础篇职业综合英语1》第三版。 课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了“语言能力、传媒特色、思政育人”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体系。培养学生的职场涉外沟通能力、多元文化交流意识、英语语言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听、说、读、看、写、译技能,增强文化自信,能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自觉用镜头传播中华文化,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用英语有效沟通的高素质技能型传媒人才。 课程团队共有核心成员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助教1人。教学团队结构合理,高、中、低职称成正态分布,已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梯队,双师比例100%。团队教师教育情怀深厚,学科知识扎实,治学态度严谨。 表1.课程团队成员 序号 姓名 年龄 学历/学位 高校教师资格(是/否) 是否双师 职称 1 刘淑艳 59 研究生/硕士 是 是 教 授 2 李 岩 38 研究生/硕士 是 是 副教授 3 田雯雯 28 研究生/硕士 是 是 助 教 4 王 燕 45 研究生/硕士 是 是 副教授 5 王宁宁 42 研究生/硕士 是 是 副教授 6 丁 玉 52 本 科/学士 是 是 副教授 7 周 愉 33 研究生/硕士 是 是 讲 师 二、课程设计 课程引入传媒行业企业典型案例,体现相关岗位(群)的工作任务,紧贴传媒行业产业新形势,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核心,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主题式课程体系,紧密对接对接1+X证书和各类英语技能竞赛,促进课程、岗位、职业证书与竞赛的融通,凸显课程思政教育,将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 图1. “岗课赛证”融通的主题式课程体系示意图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依托《新职业英语基础篇职业综合英语》第一册,打破章节,将课程内容重构为“三主题、六专题”,涵盖“职业与个人、职业与社会、职业与环境”三大主题类别,包括求职择业、公司组织、产品质量、客户服务、办公礼仪、职场会餐六个专题,形成“生活—职场—思政”融合的课程内容结构。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展延伸第二课堂,形成“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有机联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用英语简单有效沟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具体课程结构与内容安排见下表。表2. 课程结构、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三主题 六专题 思政主题 学时 1 职业与个人 职业与社会 职业与环境 求职择业 职业规划 6 2 公司组织 工作环境 6 3 产品质量 社会责任 6 4 客户服务 职场沟通 6 5 办公礼仪 职业道德 4 6 职场会餐 文化交流 4 三、课程建设 2008年,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就是学校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积淀了深厚的课程建设基础。2012年大学英语被认定为校级精品课程,2017年被认定为学校首批混合教学法改革课程,2018年立项建设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2021年立项建设山东省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截至目前,在线课程资源2200余条,课程访问量超48万人次。 至今,课程团队持续优化更新课程配套资源。课程五个主题共建成视频资源665个,总时长约2500分钟,配套PPT757个,习题1550道。团队还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开发了活页式讲义与课程思政专题资源,内容涵盖传统文化、传媒英语、时政热点等思政元素,以实现班级内的隐形分层教学。 四、课程实施 (一)教学组织安排课程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相统一,课程实施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为指导,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特色和优势。经过多轮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以立德树人为主线,“课前自学、课中内化、课后反思”三个环节融通,课中五步走的“三环五步一主线”的教学模式。 图2. “三环五步一主线”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活动过程课前教师发布任务单,线上推送资源,答疑互动。学生完成学习单任务,线上自主学习,参与讨论,预习教材课文和词汇。课中“以学生为中心”,创设“5P”教学流程,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Play(导入情境)-Process(内化加工)-Participate(深度参与)-Produce(综合产出)-Partner(结对复述)”,“感、学、做、演、思”相融合,实现多感官、全身心参与。“Play 导入情境”,即通过游戏、视频等直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职场情境。“Process 内化加工”,即学生加工、内化新知识的过程;“Participate 深度参与”,即利用信息差(information gap),开展“你画我猜”、“单词大作战”等组间竞赛活动,提升课堂参与,边学边练。“Produce 综合产出”,即运用所学进行角色扮演,解决情境中的职场难题,激发积极情感,提高学生用英语做事的岗位能力。“Partner 结对复述”,利用费曼学习技巧,同伴间互相总结复述,并写在思维导图评价表中,检验学习效果,查缺补漏。课后师生撰写反思日志,在反思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巩固与拓展。 (三)学习考核评价 课程评价形成“三全三自”模式。评价方式体现“全过程、全维度、全方位”。全过程指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各占50%。过程性评价包括线上学习表现50%,课堂表现10%,完成职场情境任务30%,撰写反思日志10%。全维度指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获得和运用、职业与思政素养认知与落实等,也借鉴1+X职业等级证书“实用英语交际职业技能考试”的要求来考核学生在职业场景中的涉外沟通能力。全方位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组间互评等评价方式为主,辅以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和U校园的机器评阅,实现即时反馈。 创新利用思维导图、反思日志等评价手段,评价效果实现“自驱动、自学习、自反馈”。课前,学生在思维导图上标记学习目标,实现自驱动;课中,借助组间互评,使同伴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激励学生自学习。在结对复述和反思回顾中,实现自反馈。思维导图评价表和反思日志归入学生学习档案,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政素养的成长留痕,实现增值性评价。图3. 课程考核评价示意图 五、教学环境 线下教学在智慧教室进行,配备智慧屏、交互工具、多媒体、可移动桌椅等,使得教学组织形式更加丰富多样。线上学习充分利用学校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后期将课程建设转移至超星学习通),和教材配套的U校园APP。所有教学资源均面向学习者免费开放,已在在线教育综合平台运行教学6期,选课总人数1.2万余人,师生累计互动109次。本课程为混合式教学,在疫情防控期间为线上教学提供了持续保障,还为在我校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者提供线上线下教学服务。同时,课程教学团队为我校国际合作办学提供翻译支持。 六、教学效果 (一)学生学习效果提升 基于《高职实用英语(1)》的混合式英语教学在我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学习动机由应对期末考试转变为能用英语进行职场沟通、用镜头传播中华文化,提升职业竞争力;学习效果由“能记住“转变为“会运用”,学科核心素养明显提高。学生积极参加各项英语比赛,热情高涨。如疫情期间的优秀英语学习笔记比赛参与人数2000余人,“庆祝建党100周年”英语手抄报比赛收到作品近300份。在各类英语赛事中,获奖人数和级别连年攀升(见表3)。经过多年努力,在各级各类英语赛事中逐步突破,2022年获“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省级决赛(山东赛区)一等奖1人,2023年获第三届“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山东赛区高职高专组一等奖3人。 表3. 团队成员近5年指导学生省赛获奖情况(21项) 序号 比赛名称 获奖名次 获奖 人数 1 2023第三届“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山东赛区高职高专组 一等奖 3人 2 2022“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省级决赛(山东赛区) 一等奖 1人 3 2022第二届“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山东赛区高职高专组 三等奖 5人 4 2022“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省级决赛(山东赛区) 三等奖 1人 5 2021“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高职组)复赛(山东赛区)公共英语组 三等奖 1人 6 2020山东省大学生“教育杯”英语写作大赛 三等奖 8人 7 2019“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山东赛区复赛 三等奖 1人 8 2018年“第九届‘外研社杯’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山东赛区复赛公共英语组 三等奖 1人 (二)教师课程设计与科研能力提升 教师教学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团队教师被评为山东省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获山东省第二届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课件设计大赛三等奖,获山东省高校微课大赛二等奖;获得校级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获2021年校级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3项,2022年学院线上教学课程思政典型案例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4名教师被评为学校“师德标兵”、“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混合式教学实践带动了教师教研能力。团队成员主持省级课题8项,校级课题5项,科研成果进一步提升了教学效果,形成良性循环。 表3.教学团队主持课题情况 序号 课题 名称 课题 来源 课题 状态 1 高职高专传媒类专业公共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 结题 2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传媒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2011-2013年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项目 结题 3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传媒类专业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职外语教学改革课题 结题 4 移动学习在高职院校英语学习中的实践研究 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结题 5 巴赫金思想下的《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研究 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 结题 6 山东省传媒类高等职业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研究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结题 7 传媒类高职学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2014年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课题 结题 8 社团化学习对提高高职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研究 山东省教育科学2016-2017年度课题 结题 9 大学英语课堂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探究 2012年山东传媒职业学院院级课题 结题 10 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2013年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教改课题 结题 11 公共英语教学与多媒体使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2013年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教改课题 结题 12 纳博科夫小说语言观研究 2016年山东传媒职业学院院级课题 结题 13 基于产出导向法(POA)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2022年山东传媒职业学院院级课题 在研 表4. 团队成员所获奖励(21人/次) 序号 所获表彰奖励 主要完成人 主办单位 1 师德标兵 刘淑艳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2 教学名师 李岩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2 优秀教师 李岩、丁玉、王燕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3 2020年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 王宁宁、王燕、丁玉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4 2021年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 李岩、周愉、田雯雯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5 2022年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 李岩、田雯雯、周愉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6 2021年校级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3项 刘淑艳、李岩、田雯雯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7 2022年学院线上教学课程思政典型案例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 刘淑艳、田雯雯、王宁宁、丁玉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表5. 团队成员近5年发表论文(5项) 序号 论文名称 作者/位次 期刊名称 发表时间 1 “四个自信”融入高等职业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 李岩/独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第4卷 2 高职英语教学中“社团语言学习法”应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王燕/独立 文教资料 2020年10月 3 社团化学习与高职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王燕/独立 文教资料 2019年5月 4 Deconstruct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Power: Power Hierarchy and Its Operational Mechanism in Blasted 田雯雯/独立 海外英语 2019年第4期 5 学习风格与英语词汇移动学习的相关性一基于VARK学习风格模型的实验研究 刘淑艳、李岩 学周刊 2018年8月 表6. 团队成员编写出版的专著(1项) 著作/专著/教材名称 作者 位次 书号 出版日期 专著:二十世纪西方通俗文学的生态批评研究 王宁宁 第2位 ISBN978-7-5180-4521-1 2020.7 七、特色创新 1.润物无声:育人过程体验化 立德树人为主线,贯穿课程三个环节,延伸至第二课堂。围绕学习主题,补充思政育人资源,如24节气、传统节日、百年党史等。将思政元素浸润在子任务中,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体验中华优秀文化,内化职业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思政育人入脑入心。课外,发挥学生传媒专业特长,拍摄制作英语微视频,推送到校园电视台进行展播。指导扬帆英语社等英语社团开展活动,每年度举办至少四次英语活动,如英语词汇、写作、口语比赛等,渐进式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真正做到润物无声。 2.上下联动:学习活动实践化 “三环五步一主线”的教学模式,融合了混合式教学与成果导向教育的优势,让线上与线下学习同频共振。线上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互动讨论、各抒己见的园地,并为学生的学习留痕,见证成长。线下依据“5P”教学模式,强调从学习活动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在职场情境中的模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强化技能、提升素养,课堂内外成为学生尽情表演、展现自我的舞台,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3.量体裁衣:课程内容定制化 教学内容对接专业素养与职场需求,职场情境符合专业岗位实际,教学环节切合职场真实工作流程,教学方法契合高职学生特点,思政元素融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职业素养,真正做到教学设计定制化。 本课程在我院教育综合平台的浏览量超48万人次,居学校首位,选课学生最多,活跃度最高,规模最大。多轮教学实验及历年学生参赛的获奖数据都表明,“三环五步一主线”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英语应用水平,落实思政育人目标,为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改革提供实践借鉴,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