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录片创作 》课程介绍 一、 课程定位 《纪录片创作》是影视编导专业的一门综合创作课,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起到核心课程的作用。该课程根据影视编导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面向影视创作行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影视编导、影视策划与撰稿、影视摄像与后期等岗位技能人才。 先修课程为《影视导演与剪辑》、《电视摄像》、《电视文体写作》、《非线性编辑》、《影视后期特效与合成》、《数字音乐音响》、《 数字图形图像处理》。该课程在影视编导专业课程系统中的位置如图1所示。该课程在学生获取广播电视编导记者资格证、Adobe中国认证设计师-影视后期中起到重要作用。 图1《纪录片创作》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二、课程特色 特色1:校企共建,行业力量充足。课程选用传媒行业丰富的片例,并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传媒行业人才培养规律,重构内容;在进行充分行业调研的基础上,精选项目载体,并吸纳行业力量参与课程资源建设,保证充足的视频建设资源。山东电视台、济南电视台作为省会地区的主流媒体,与学院保持长期亲密的合作关系,常态化为教师实践教学、学生实习就业提供机会。本课程是同山东电视台、济南电视台资深编导合作共同开发的成果。 特色2:双师团队,行业经验丰富。课程负责人既具有一线工作经验,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近五年多次参与行业项目创作,社会服务能力较强。课程团队中的专任教师都具有不同的企业行业工作或顶岗实习经历,实践创作经验丰富,行业嗅觉敏锐。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 特色3:任务驱动,再现真实工作情境。课程基于真实的工作过程,优选项目载体,设计学习情境。课程秉承“有用”和“实用”的原则,提炼知识点和技能点,以任务驱动促进能力递增,同时结合职业教育特色,引入传媒行业真实项目创作评价标准,多角度保障课程建设的有用性和有效性。 二、 教学目标 《纪录片创作》课程充分考虑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根据广播电视行业发展需要,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组织课程内容,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 知识目标以纪录片创作必备的基本知识为主,突出纪录片创作理念、技术的发展和更新。能力目标注重对学生纪录片创作阶段性能力(如选题策划、拍摄、剪辑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训练,达到提升职业能力的目的。素质目标将职业核心能力贯穿到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纪录片创作》思维导图 三、教学内容 《纪录片创作》课程依据影视创作行业生产服务的真实工作流程,围绕着影视创作行业对纪录片选题调查策划、纪录片策划案撰写、纪录片拍摄和纪录片后期剪辑等相关岗位专业技能的要求,设计教学项目,注重理实一体化。课程共设置风光纪录片、事件纪录片、人物纪录片、纪录片综合创作等4个项目。并将相关知识点、技能点和应用进行分解和重构,充分体现岗位能力递进,基于工作流程的递进式教学内容,如图3所示。 图3 基于工作流程的递进式教学内容设计图 《纪录片创作》课程共72学时,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表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表 序号 教学项目 工作任务 课时 理论 实践 1 风光纪录片创作 1-1纪录片赏析 1 1 1-2风光纪录片选题策划 2 2 1-3风光纪录片剪辑 2 4 2 事件纪录片创作 事件纪录片认知 1 1 2-1事件纪录片选题策划 1 1 2-2 事件纪录片采访 2 4 2-3事件纪录片拍摄 2 4 2-4事件纪录片剪辑 1 1 3 人物纪录片创作 人物纪录片认知 1 1 3-1人物纪录片选题策划 2 2 3-2 人物纪录片采访 0 2 3-3 人物纪录片拍摄 0 2 3-4 人物纪录片解说词撰写 2 4 3-5 人物纪录片剪辑 1 1 4 纪录片综合创作 社会题材纪录片认知 1 1 4-1纪录片选题策划 2 3 4-2纪录片采访 1 2 4-3纪录片拍摄 1 2 4-4纪录片解说词 1 2 4-5纪录片剪辑 1 2 4-6纪录片宣发 1 4 四、教学方法 课程的整体设计过程由行业一线专家和专业教师根据真实工作岗位共同讨论完成,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为目标,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理论知识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学生课前学习网上教学资源,完成自测题。教师课堂重点讲解,布置任务。实践教学在实践创作中完成,采用行业专家(专业)教师示范、学生现场演练,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等方式完成。在课程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评价方式 该课程为作品考试课,重视过程性考核,把职业素养考核与任务过程考核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充分体现知识、素质、能力并重,完成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 根据课程教学需要,结合行业岗位考核特点,参照行业项目评价标准,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为:单项项目创作取得相应的项目成绩,按照55%纳入学生期末总成绩;综合项目创作,根据项目设计完成的质量和水平,以及团队合作情况,按照45%纳入学生期末总成绩;如果学生作品创意新颖、审美价值较高,艺术性较强,可适当加分,以资鼓励,行业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和通讯的方式全程参与考核。课程成绩=平时实训成绩(55%)+综合实训成绩(45%)。 六、教材选用 本课程经过充分的行业调研,根据行业岗位技能要求,重新序化教学内容,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改革,由课程建设团队进一步开发校本教材,以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和有用性,教材将于2018年出版。自编教材将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教材与资源库融合:课前,将每个学习任务推送给学生自学;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等方式链接到资源库(文本、视频、动画等)学习知识点和技能点;通过扫描教材上二维码获取相关视频案例。 课程推荐的参考教材主要以行业创作参考用书为主如:《纪录片创作六讲》、《故事》、《纪录片创作手册》等。 七、教学条件 (一)教学环境 1.教学设备充足。该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学院配备了能够充分满足教学实践的设备和实训场地,如图4、图5所示。学校构建了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全真型实习实训中心,教学具有充足的专业档便携式摄像机,、后期剪辑机房,具有紧跟技术发展前沿的摄录设备,如VR摄像机、4K摄像机、航拍设备、录音实训室等,从拍摄、收音到剪辑和包装等,各环节教学设备齐全,如表2所示。学校配有纪录片工作室,承担该课程部分学生创作指导任务。学校具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完全能满足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保障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图4 纪录片创作采访拍摄现场 图5 纪录片工作室设备 与本课程相关的实习实训设备具体如下表3所示: 序号 实训室名称 设备 基本功能 1 演播室(3个) 1号演播室(600平高清)、2号演播室(200平标清)、虚拟演播室 节目录制 2 非线性剪辑实训室(2个) 配置PR、Edius等后期剪辑软件 影视合成、节目包装 3 多媒体制作实训室(2个) 苹果电脑硬件和软件系统 MAYA三维动画制作、数字特技 4 视音频综合实训室(1个) 声音采集与合成 系统 节目包装与合成 5 语言录音实训室 (1个) 声音采集与合成 系统 影视配音 6 摄像实训室 (1个) 专业级高(标)清摄像机、4K摄像机、摇臂、轨道车等 画面拍摄、采访拍摄 7 新媒体网络实训室(1) 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 节目宣发 8 多功能影像厅(1个) 影片播放设备 影片观摩和审片 9 摄影棚(4个) 照明灯、单反、反光板 人物采访拍摄 2.网上资源丰富 该课程正在实行“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法改革,网上资源丰富,课程网站建设情况,如图6所示。学校目前已经实现了无线网络全校覆盖,为信息化技术融入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图6《纪录片创作》课程网站 学生已经开始登陆课程学习网站,自主学习并提交作业。课程网站正逐步实现课程的“能学、辅教”功能。学生登录网站完成作业情况如图7所示。 图7学生登录网站完成作业情况